
本文转自:辽宁日报配资安全指数网
本报记者 刘大毅
清晨六点半,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山脊,本溪满族自治县第五中学的教学楼里准时响起熟悉的脚步声。个子不高的张万波抱着教案匆匆走向教室,这个身影在乡村中学的晨光里穿梭了28个春秋,从青丝到白发,他把最美好的年华都献给了山里的孩子们。
1997年,以辽宁省优秀毕业生身份毕业的张万波毅然回到家乡,在本溪县南部山区的祁家堡中学开始了执教生涯。初为人师时,他家离学校11公里,每天骑着自行车往返在山路上,总是第一个到校,最后一个离校。2003年担任初三班主任时,正值妻子怀孕,他既要照顾家庭又要备战中考。面对升学压力,他把学生接到家里,免费辅导,提供食宿。次年中考,他带的班有8名学生考入重点高中,这个消息在农村地区引起轰动。
人生抉择总在艰难时刻显现光辉。儿子出生第二天因新生儿大脑缺氧住进医院,一边是病中的孩子,一边是毕业班的学生,张万波选择了坚守讲台。整个学期,他未请过一天假,还常常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补课。2002年,为让5名路途遥远的学生节省每天三小时通勤时间,他带着他们住进学校,既当老师又当保姆,做饭、洗衣全包。那时他的儿子体质很弱,同为教师的妻子在15公里外任教,他却把年幼的孩子托付家人,把全部心血倾注在学生身上。
这样的选择在他教学生涯中是常态。2006年,他带领学生在学校附近租房学习,不收取任何报酬,那年中考班上40名学生有22人考上重点高中。2014年担任教务主任时,他主动接过毕业班班主任工作;2024年已是教学副校长的他再次担任毕业班班主任,两次都带领学校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。
作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教学副校长,他面对的学生多数是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儿童,教师队伍年龄偏大。在“双减”政策和全省统考的新形势下,他创造性开展作业管理,带领学校获评本溪市首届作业设计管理先进学校。2023年10月,尽管颈椎突出压迫神经导致右臂疼痛,他仍带病主持全县初中创新性课堂教学现场会,并亲自上示范课。
28年来配资安全指数网,张万波从未离开心爱的讲台。他的数学课生动有趣,学生因为喜欢他的课而爱上数学。近年来,他虽受邀在全国多地宣讲,但根始终扎在乡村教育的土壤里。站在三尺讲台上,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,他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:要让农村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,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教育的阳光下茁壮成长。
满盈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